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权重估计。由于我们提及的中国出口均是货物出口,不包含服务业贸易,因此我们在估计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权重时主要以实物产品需求的占比为抓手。
在中国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中,实物产品需求的统计指标最重要的包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出口。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包含土地购买费用,但土地购买费用不计入GDP,因此在计算实物产品需求占比时需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土地购买费用剔除。
根据测算的结果,2023年以来,出口在实物总需求中的占比约为20%,消费约为40%,投资约为40%。考虑到服务业是围绕实物产品流动开展业务活动,因此出口、消费、投资对服务业的影响权重也可大致分别设定为20%、40%、40%。
2025年中国政府通过扩张赤字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幅度估计。2025年中国政府广义财政赤字规模较2024年增加了2.4万亿元,其中1.3万亿是正常情况下保持5.0%的经济提高速度所需规模,1.1万亿则是为了对冲外部不确定性而增加的金额。1.1万亿元相当于2024年GDP总量的0.8%,即2025年中国政府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已经扩张的财政赤字可以对冲0.8个百分点的经济提高速度下行(不考虑乘数效应)。
对美出口损失背景下2025年中国经济提高速度预测。考虑了中国政府已经扩张的财政赤字后,极端情形下,2025年后三个季度中国GDP同比将回落至3.2%,全年GDP同比约为3.7%;非极端但偏悲观的情形下,2025年后三个季度中国GDP同比将回落至4.2%,全年GDP同比约为4.5%;中性情形下,2025年后三个季度中国GDP同比将回落至4.7%,全年GDP同比约为4.9%。
5月9日至11日中美举行贸易会谈,显示两国的贸易摩擦有所降温,前述中性情形甚至好于中性情形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在此情况下,即使后续中国政府不再新增财政赤字,2025年中国或仍能顺利完成5.0%左右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目标。
主要结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两个必要条件分别是:(1)该国经济增长乏力。一些国家产业体系单一,或者经济基础薄弱,在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遭到冲击时,国内经济低迷,政府财政收入下滑。(2)政府过度举债,而且外债较多。出于国内基建、国内社会福利或者国内金融稳定的目的,该国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张,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同时,政府债务中以美元或者别的货币计价的占比不低,当外汇存底耗尽时,最终发生债务违约。
欧债危机始末:欧债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它既包含了单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包括了银行业危机以及欧元危机。梳理下来,该轮危机的传导链条包括:08年次贷危机全球经济低迷——欧洲旅游业受到冲击——爱尔兰、西班牙房地产泡沫破裂——爱尔兰、西班牙银行部门资产负债表恶化——政府救助银行业债务负担加剧、政府推出积极财政政策导致债务负担加重——南欧国家国债价格大大下跌、希腊债务减记拖累核心国家银行业——救助南欧国家导致德国财政负担加重等。
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始末:1998年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本质上是苏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失败的集中爆发,暴露了俄罗斯在财政、货币和治理领域的深层矛盾。
拉美债务危机始末:拉美债务违约的直接导火索是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上台后,不断的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使得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979年的平均11.2%,提高到1981年6月的19.1%。快速上升的利率使得拉美国家债务负担明显加重,最终演化成主权债务危机。
一季度业绩回顾:整体表现稳健,分红积极性提升。2025年一季度,公募REITs62只上市产品共实现营业收入47.79亿元,实现净利润8.4亿元,剔除新上市项目,基于可比口径,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2%;净利润同比下降14%,环比增长144%。其中55只产品实现盈利,占比为89%。年初至今,公募REITs总分红金额达到38.2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29倍,其中有10只REITs产品分红超过1亿元,分红金额最多的三只分别为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4.16亿元)、中金安徽交控REIT(3.08亿元)、平安宁波交投REIT(2.60亿元)。
年初至今,公募REITs在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的环境中表现出较强韧性。中证REITs指数涨幅为7.5%,跑赢主要股债指数,受益于政策推动,截至2025年5月7日,公募REITs总市值达到1904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350亿元。从不同项目属性来看,今年产权类、特许经营权类REITs涨幅分别为13%、10%;从不同项目类型来看,各类型涨幅依次为:消费类(27%)、保障房(12%)、交通(11%)、产业园(10%)、水利设施(10%)、能源(9%)、仓储物流(9%)、生态环保(2%)。
政策与市场红利共振,消费REITs表现领跑市场。分项目类型来看,今年以来,受益于“扩内需、促销费”政策及消费REITs底层资产的优异表现,消费类REITs业绩领跑市场,营收、净利润增速均位居前列。今年以来消费类REITS证券交易市场涨幅也同样领先。从已上市REITs今年证券交易市场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5月9日,61%涨幅超过10%,27%涨幅超过20%,涨幅排名前三的均为消费REITs:华安百联消费REIT(43.49%)、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41.54%)、华夏首创奥莱REIT(40.45%)。消费REITs出租率总体表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且保持高位,尤其是核心城市的优质资产出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行业发展方兴未艾,底层资产多元化是大势所趋。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1014号文”之后,REITs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供给端的发行速度提速。我们推算中国REITs市场规模约在2.1万亿-4.5万亿元,跟当前相比还有10-23倍扩容空间,从细分的资产类型来看,我国REITs多元化程度仍弱于成熟市场。从中美REITs市值分布来看,当前美国市值占比最高三类分别为多元化资产(16%)、零售(14%)、住宅(13%),中国REITs市值占比最高的三类依次为交通(33%)、消费(17%)、产业园(16%)。
投资建议:哑铃策略+精耕细分赛道。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下行利好利率敏感性资产;另一方面,REITs高分红特性仍具资产比价优势。我们提议在宏观环境波动较大、低利率时期重视REITs的配置价值。由于REITs底层资产差异较大,需精耕细分赛道,把握结构性机会。短期来看,REITs的投资收益受到市场情绪、行业政策和机构投资行为的影响;长久来看,投资收益仍和底层资产的经营紧密相关。从资产配置角度,可采取哑铃策略,一端配置高防御性资产,一端配置高成长性资产,建议关注有租金安全垫和稳定需求的保障房REITs和顺周期、位于核心地段的消费REITs。
海外货币市场指标跟踪:美联储5月会议如期暂停降息,美债短期利率走势稳定;
国内货币市场指标跟踪——价:4月资金面继续转松,银行间和交易所回购利率均值大多下行;R001、GC001、R007和GC007月均值分别下行15BP、24BP、19BP和22BP;短期债券收益率方面,1年期短债收益率月均值大多下行;
国内货币市场指标跟踪——量:4月银行间和交易所隔夜成交量均较上月上升,占比均较上月下降;银行间和交易所待购回债券余额同比月均值较上月有所回升;预估4月和5月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0%和1.0%; Ø5月资金瞭望:央行宣布了降准降息等一系列货币政策,预计5月市场利率下行;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于5月10日-11日在日内瓦举行,双方都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就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各自关切保持沟通。近期多部门协同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政策脉冲指数持续回升,显示对市场的强力支持。尽管当前公众对A股的关注度仍低于过去一年半均值,但边际回暖迹象明显。上市公司积极回购,4月回购金额环比增长71%,且回购公司财务健康,资产负债率低、利润表现强劲,释放出对市场的乐观信号,为市场注入信心。
中长期战略配置建议聚焦低估值、内需属性强的核心资产,如金融、能源、材料等板块,历史表现显著跑赢大盘。短期战术配置可关注市场焦点的高景气行业,如非银金融、汽车等基本面稳健的板块,以及国防军工等事件驱动型机会。需警惕部分高涨幅行业与景气度背离的风险,均衡搭配高弹性与防御性标的,实现收益最大化。
在海外不确定性背景下,推荐关注技术突破与全球竞争力强的行业,如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科技等“制造+科技”领域,这些板块兼具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供应链安全性,有望成为市场新引擎。消费板块建议均衡配置必选+大众品消费(农业、软饮料)与高弹性新消费模式,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将催化相关行业的“DeepSeek时刻”,未来主题机会有望出现在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A与无人系统、新能源与储能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量子科技与光电子、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等产业。
国央企整体分红比例相对稳健,2024年全部央企已宣告分红总额破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达到万亿。通信、环保、医药行业内国央企股息率优势显著,从行业内国央企的绝对股息率水平看,股息率在5%以上的行业包括煤炭、石油石化,国央企银行股息率在4.42%,通信行业国央企股息率超过3.5%。从股息率提升的维度看,石油石化、餐饮行业内部国央企股息率相较2023年报分红截面提升较大。
在通国央企税后股息率溢价出现分化,港股性价比较高的标的分布在非银、交运、建筑装饰、石油石化行业中,其中中远海发、中国交建、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考虑港股红利税后H股相对A股的股息率优势仍在1.5pct以上。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冲突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前景不明朗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方向不确定风险;文中提及个股仅为客观数据梳理,不涉及主观投资建议。
DeepSeek读ESG报告方法论:(1)DeepSeek的模型介绍和基本使用方法:DeepSeek 的 R1 推理模型特点包括:①对提示词要求较低②能提供详细思考过程,适合学习解题思路,而V3 通用模型运行流畅,需按照指定流程逐步达成目标并输出结果;(2)运用DeepSeek研读报告的原则与方法:①研读报告属于研究型任务,需进行深度分析,需要缜密的推理和逻辑能力,因而更适合选择R1推理模型;②推理模型需要简洁指令,聚焦任务目标和需求,信任其内化的推理能力,若给出详细的步骤指导反而可能限制其能力;③不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方法,如“你是个专业且经验比较丰富的研究员”等,可能会干扰其推理逻辑,影响效果;(3)在运用DeepSeek读报告的过程中,要避免两种陷阱与误区:①迭代陷阱:期望一次性得到完美结果,给出过度复杂的提示语或结果不满意时放弃互动;②过度指令和模糊指令陷阱:提示语过于冗杂或者过于简短导致劣质的输出。
DeepSeek读ESG报告结果展示:ESG评分领先企业:(1)万科A(房地产行业TOP1):构建“战略-执行-创新-披露”ESG闭环管理体系,绿色技术产业化与治理架构完善推动评分登顶;(2)中国平安(非银金融行业TOP1):深度整合ESG与核心业务,绿色金融创新(低空经济保险)与乡村振兴“科技+金融”模式成效显著;(3)宁德时代(电力设备行业TOP1):零碳工厂数量翻倍、锂盐再生量年增31%,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级;(4)科大讯飞(计算机行业TOP1):AI技术驱动碳排放量化管理,覆盖1.3亿师生的教育公平实践,治理架构获8项国际认证。ESG进步显著企业:(1)小商品城(评分提升TOP1):治理体系重构+环境指标突破,ESG等级从B跃升至AA;(2)天齐锂业(TOP2):碳排放强度下降+董事会性别优化,供应链碳数据覆盖率85%;(3)福斯特(TOP3):系统性改进能效(年节能1亿度电),循环经济深化(固废回用率98.5%)。
风险提示:DeepSeek生成内容具有随机性,相同提示可能会产生不同结果;DeepSeek 在输出过程中有几率存在AI幻觉、信息不准确等错误,分析结果仅供参考;文中所提及的上市公司仅做统计汇总,不形成投资建议。
特朗普的公开表态,特别是其推文,对金融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短期扰动效应,必须要格外注意风险规避。海内外多项研究均揭示了特朗普的极端言论,尤其是关于贸易摩擦或美联储的推文,常引发市场短期剧烈波动,带来美股急跌等情形,必须要格外注意风险规避。然而,这种影响大多数表现在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长期市场趋势仍由经济基本面主导,且市场会逐渐适应其沟通风格,降低敏感度。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的政策声明聚焦于美国联邦政府运作与经济议题,并呈现“初期爆发、阶段性密集”的发布特点。自2025年再度上任后,特朗普通过白宫官方渠道发布的声明中,联邦政府事务和经济问题占比最高,气候与能源、移民、教育和国家安全也是其关注重点。其政策发布在上任初期表现出强劲势头,后续则在特定时间点出现集中发布,内容紧扣其所谓的“美国优先”的狭义态度。
大语言模型等AI工具被应用于量化分析特朗普言论的市场情绪信号,并构建交易情绪指数。本文尝试采用DeepSeek、Manus等大模型,通过收集特朗普的公开表述(包括推文的点赞、转发数据)并利用AI进行情感分析和打分,可以构建出“特朗普交易情绪指数”。该指数旨在捕捉其言论所引发的市场情绪变化,例如,通过一系列分析2024年8月以来的推特情绪指数,可以观察到其情绪从积极逐步攀升至高点后回落,并在2025年初转为悲观,这可能与美国的选举周期、政策调整预期等多种因素相关。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冲突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前景不明朗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方向不确定风险,AI幻觉风险与数据异化风险。
六维力传感器系人形机器人感知核心部件,重要性高、价值量大。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人形机器人需搭载多种传感器(视觉、力觉、惯性、温度等),其中力传感器重要性高(感知并度量力)、价值量大(头豹研究院测算其在机器人中价值量占比16%);力传感器按测量维度可分为一至六维,其中六维力可给出最全面力觉信息,在人形机器人上主要安装于手腕、脚踝等部位,助力机器人实现精准感知和柔顺控制。
六维力传感器的性能指标、技术路线、结构拆解以及工作原理分析。六维力传感器可测量空间坐标系中3方向力+3方向力矩,1)性能指标:包括串扰、精度、准度、灵敏度、分辨率、过载能力等衡量指标;2)技术路线: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等类型,其中应变式技术成熟,精度高、成本较低、应用比较广泛;3)结构拆解: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主要元件包括弹性体、应变片、底盘、基座、顶盖等,其中弹性体和应变片是核心;4)工作原理:基于弹性体形变,弹性体上粘贴的应变片发生形变导致电阻值变化,经过测量电路转为电压信号,算法解耦后得到六维力信息。
设计、工艺、检测等维度均有较高壁垒。六维力传感器在结构设计、解耦能力、标定检测、工艺等方面具较高Know how,本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1)设计:涉及多个关键点,如弹性体选择与优化、应变片设计与选择等,弹性体需平衡刚度与灵敏度,应变片种类较多且影响工艺路线)解耦:六维力需解决的核心问题,①结构解耦加工难度高、成本比较高;②算法解耦需对解耦模型改进,Know how较深;3)标定与检测:六维力的标定和检测,需六维联合加载,工艺过程复杂,且设备需自研;4)工艺:核心部件弹性体和应变片工艺流程长、精细化要求高;金属应变片贴片仍需人工,一致性批量生产难度高;展望后续,硅应变片精度、灵敏度较高,与玻璃微熔工艺结合可提高量产效率,有望成为未来批量出货的工艺演进方向。
人形机器人带来增量需求,国产玩家持续布局。六维力传感器高端市场以外资为主,近几年国内玩家逐步入局,产品性能不断迭代并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成本层面,当下六维力传感器单价约1-2万元,随后续机器人出货量以及搭载率的提升带来的成本摊销,其单价有望逐步下探至千元左右级别;结合GGII测算2030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38亿元。
硅光模块是基于硅光子技术的新一代光通信模块,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是其优势。(1)硅光模块以硅光技术为核心,将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耦合器、光波导、复用/解复用器件等光子芯片都集成在硅光芯片上,再与DSP/TIA/DRIVER等电芯片一起封装,组成硅光模块。硅基材料的高集成度及兼容CMOS工艺赋予了硅光模块更低成本、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的特性。(2)硅光模块应用场景最重要的包含数据中心通信和电信网络通信,与传统光模块场景相似。近两年AIGC变革驱动数据中心互联对光通信提出更高性价比方案,硅光模块受益发展。未来硅光技术在数通领域将逐步演进向光电共封装(CPO/OIO)、光交换(OCS)等领域发展。根据Yole预测,硅光模块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3亿美元,过去5年CAGR达45%;对应硅光模块销量近1800万只。
硅是理想的光电子集成平台,硅基材料与化合物材料结合(如Photonics-SOI绝缘体上硅材料平台)有望充分的发挥产品性能与平衡成本。(1)Ⅲ-Ⅴ族材料如磷化铟InP是高性能激光器的核心材料,因为这类材料是直接带隙材料,具备高发光效率。(2)锗Ge是光电探测器的首选材料,具备优异的光吸收特性,同时在硅基底上外延生长技术成熟。(3)铌酸锂调制器电光效应强(3dB带宽达108GHz),优于传统的基于InP/GeSi的电吸收调制;薄膜铌酸锂体积更小,结合MRM微环调制更小的结构,适合集成在硅光平台SOI上,有望应用在3.2T速率时代。(4)氮化硅SiN适用于光波导、耦合器、分光器、复用/解复用器等,材料主要优势是超低的波导损耗和高功率耐受性。(5)未来硅光芯片异质集成可充分的发挥硅基材料成熟的工艺及化合物材料优异的光学特性,远期硅光芯片PIC和电芯片EIC有望封装在一起。(6)硅光模块在性价比优势下渗透率有望提升,相关CW光源、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硅光模块厂商有望受益行业发展。硅光模块使用CW光源替代传统光模块的EML等激光器、节省了温控器件TEC、优化了光模块结构件/PCB用料等,成本节省约20%,功耗优化近40%。
硅光模块上游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与代工、器件供应、模块制造等。硅光芯片方面Intel、Acacia、Luxtera、Coherent、Lumentum等是行业领军者,代工主要由Global Foundries、Tower Semiconductor等完成。我国也在硅光模块全产业链布局,芯片方面国产替代空间大。
风险提示:AI发展及投资没有到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全球地理政治学风险,新技术发展引起产业链变迁。
2024年以来出行链趋势:1)服务消费好于商品消费,线%,比商品销售高3.0/0.4pct,教育文娱支出增长双位数,居民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末我国在线%,旅游在线%,线上平台增速好于大盘整体。2)旅游需求持续韧性,理性消费与追求体验驱动量好于价,假日集中效应更显著,节假日期间国内游人次高个位数增长,人均花费同比增长0-2%之间,出行意愿不减、人均消费温和复苏,小众目的地需求提升。同时假期消费集中,2024年法定节假日国内游人次、国内游花费占全年为35.8%、30.0%,较2019年增加8.7/3.2pct。3)商旅需求相对触底,并逐步企稳。商旅更偏顺周期属性,复盘A股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变化,2024年差旅费/人均差旅费同比-1.9%/-2.9%。但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呈现逐步企稳的信号,以酒店行业为例,2024Q4酒店行业RevPAR同比下降4%左右,降幅环比二三季度显著收窄;春节后3-4月行业RevPAR分别下降4.4%、2.2%,商旅出行主导的月份行业增速并未进一步走弱。此外参考餐饮企业同庆楼经营数据,3月同店增长11%,除宴会增长带动外预计包厢业务也相对企稳。
板块总结:2024&2025Q1出行链整体经营平稳,流量平台、景区与酒店具备结构性亮点。财报端,2024年出行链总体收入/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14%/+62%/+46%;其中表现超过2019年的子板块按扣非净利润增速排序为OTA及本地生活景区酒店,其余板块免税演艺A股餐饮旅行社均低于2019年水平。2025Q1A股出行链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7%/-25%/-24%(此前2024全年为-5%/-22%/-19%),继续磨底承压,子板块扣非净利润均不同程度下滑;境外上市OTA、酒店预计好于A股情况。行情端,2024年、2025年1-5月中信消费者服务板块跑输基准23pct、0.3pct,其中部分A股景区,以及港美股OTA、酒店领涨;2025Q1末社服重仓基金持仓比例0.45%,较24Q4下降0.02pct,A股权重股有所减持,港股同程旅行增持居前。总体而言,出行链总体平淡,但结构性亮点突出,其中契合消费趋势的线上流量平台、资产整合&交通改善的自然景区、会员流量运营优异的酒店龙头均超出2019年水平,股价也相对突出。往后看,不同阶段兼顾业绩与估值有所差异:
线上流量龙头:过去两年充分验证平台优势,OTA供给格局相对稳定下龙头受益于旅游趋势及在线化渗透率提升,同时在上游供给扩张下话语权更强,行业价格下跌过程中OTA通过调节补贴形成一定对冲,行业价格边际改善阶段则助力利润率向上。2024年美团、携程、同程收入各增22%、20%、48%(OTA业务+22%),经调整业绩各增88%、38%、27%。今年龙头在新业务投资力度分化带来利润释放节奏有几率存在差异,但综合景气度仍居出行链前列,短期关注酒店行业价格边际趋势与财报催化。
酒店:今年以来行业供给回归高个位数扩张,供需再平衡过程中行业RevPAR趋势边际向好,可积极关注经营边际改善与强经营效能龙头的左侧布局机会。从财报表现看,A股中首旅酒店年报与一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18.4%,持续展现出相对积极的经营姿态,标准店提速扩张也逐步验证,有助于推动预期与估值提升。华住集团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亚朵规模扩张+零售打通成长范式,2024年二者经调整业绩分别同比增长5.9%、44.9%,外围经贸关系改善有助于估值修复。
景区:2023-2024年名山大川契合疫后消费趋势,主景区客流与收入端表现出经营韧性,利润端受各自因素有所分化。2025年一季报祥源文旅、黄山旅游、九华旅游、天目湖利润增速相对突出,受益于资产收购整合、交通改善、门店减免调整等。前期经历文旅支持政策预期博弈,景区板块投资情绪已经有所回落,后续暑期旺季下关注产能扩张增长,同时部分资产整合打开成长空间且经营态度积极的民企龙头,以及部分低空经济相关题材等有望活跃。
风险提示:宏观、疫情等系统性风险;政策风险;收购低于预期、股东减持风险、市场资金风格变化等。
周期总览:牛肉价格周期时间更长且弹性更大。总的来看,相比于猪肉和禽肉,全球牛肉价格周期时间更长且弹性更大,根本原因有三:(1)肉牛的饲养周期明显更长,根据品种不同,从母牛扩栏到成牛出栏常常要2-3年时间;(2)肉牛养殖的决策成本更高,一方面肉牛养殖所需场地和投入更多,资本开支金额大,另一方面扩栏会面临草场资源刚性限制和更严格的环保要求。(3)需求侧的顺周期属性,相比于廉价的猪肉和禽肉,牛肉(尤其是优质高品级牛肉)是肉类中的可选消费品种,因此主要消费国的经济长景气带来的消费升级会带动牛肉消费量持续增长。
周期复盘:21世纪以来全球牛肉价格“牛长熊短”。供给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牛肉增量规模有限。虽然以巴西为代表的南美产区在进入21世纪后依靠草场和饲料原料优势,继续保持养殖规模扩张趋势,但其他主产区中,美国受当地草场资源约束,存栏整体保持缩减趋势;中国肉牛产业市场竞争力差,养殖效益不佳,存栏同样难有增量。需求方面,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推动消费升级,带动全球牛肉消费量快速增加。1998-2018年中国牛肉消费量CAGR为2.54%,2018-2023年在“超级猪周期”带动下,中国牛肉消费CAGR逐步扩大至7.27%。在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下,除2009年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系统性冲击外,全球牛肉价格在1999年后整体保持上行趋势。其中在1998-2018年期间全球牛肉价格最高价达6.17美元/kg,较1998年底部累计上涨近三倍。
风险提示:1、牛肉价格持续上涨没有到达预期风险;2、宏观经济波动风险;3、原材料价格大大波动风险;4、动物疫病风险;5、出口贸易环境变化风险;6、资产减值风险。